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22-02-28
1989年,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與國泰集團切割後,當時60歲的蔡萬才帶著兩個兒子33歲蔡明忠、32歲的蔡明興,一起打造金融王國。
兩兄弟當年已接受完善的接班培養:讀名校、外部歷練,並參與了富邦草創階段,不僅僅是二代,更是父親的創業夥伴。
他們選擇快速擴張,但遇上了1997至1998年的本土金融風暴,借殼泡沫爆發,重傷富邦集團。
蔡萬才在「放權而不放手」的運籌帷幄下,帶領兩個兒子走出危機,更加落實金融業風險管理。同時兩兄弟記取經驗、勵精圖治,每週一中午與父親一同吃飯開會,討論公司決策、經營要務或國際政經趨勢。
爾後6到10年,蔡家藉由精準併購銀行、保險、電信等高現金流企業,開創了富邦家族的繁榮盛世!
蔡家父子三人的傳承歷程與經驗,與哈佛知名教授、全球家族企業學科奠基人約翰·大衛斯(John A. Davis)企業傳承的研究不謀而合。
表格結果是從對哈佛商學院小公司管理項目(SCMP)參與者中,找出154名目前或曾處於父子工作關係的男性。
透過問卷方式取得222份數據、描述133段工作關係後,由統計方法得出。
大衛斯的研究主要是探討:一、50歲的父親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下培養二代接班能力;二、70歲的父親如何與二代達成傳承共識,落實家族治理機制。
富邦父子三人最初共事時,年齡區間分別落在父親61至65歲、兒子34至40歲,正是大衛斯研究中提及的「代際溝通深水區」——也就是一代想傳,開始給舞台,而二代略有閱歷也開始想證明自己經營能力的時期,進而出現二代大膽躁進或與一代「溝而不通」的情況。
但度過危機後,蔡家父子三人的年齡區間正好進入「代際溝通黃金時段」——一代71至75歲、二代41至50歲。
蔡萬才在兩兄弟衝事業時擔任防守角色,適時踩煞車、提點重要關鍵。
因此,一、二代如何在「對的時間」將企業交班與家族交棒做好,是創一代的重要課題!
在資誠《2020台灣家族企業傳承白皮書》報告指出,45%的企業掌權者已屆齡60歲以上,再過10年,預估人數將高達69%。
而在「企業交與接、家業傳和承」至少20年的過程中,兩代人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家業富過四代的治理機制與家族後代的能力養成之共識形成,也就成為關鍵課題。
但此時二代子女們已經35至45歲, 如果一代沒有落實筆者第一、第二篇「爸爸回家吃晚餐」、「家書」之非正式治理機制,此時兩代人的年齡區間就進入了上述大衛斯研究中的「代際溝通深水區」。
大衛斯指出,此時若一代將過往經營理念強加在下一代身上,那麼傳承過程中要不轟轟烈烈破壞家族和諧;要不相敬如賓,都將對企業向心力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掌權者要事倍功半落實「傳、承、交、接」,必須對二代的接班之路有3個提前規劃:
讀名校:以提升二代個人視野、形塑專業並積累國際資源。
外部歷練:透過家族企業未來在上市籌資、數位化、升級轉型及國際化過程中,讓二代更有機會立下老臣無法立下的戰功。
內部歷練:一代將放權不放手的經營智慧傾囊相授,協助二代建立接班梯隊。
也許更關鍵的是,掌握與下一代建立傳承共識的黃金時段。
《2020台灣家族企業傳承白皮書》調研也顯示,掌權者大多在60歲之後才行有餘力重視家族成員之間情感維繫與共識凝聚;70歲以後會進一步思考家族治理機制的規劃與建立,確保家族利益、財富保護,促進家族間和諧,讓家族與企業能永續發展。
此時正值共識建立的過程,同時一、二代大多又處於上述「代際溝通的深水區」,因此一代、二代要更有耐心與同理心,優化共識建立的過程,讓家業傳承的計劃順利進行。
家族掌權者不論身處一線培養企業接班梯隊或退居第二線規劃家族治理,都應掌握「代際溝通黃金時段」,如此較能精準、高效、和諧地帶領不惑之年的二代、並協同弱冠之年的三代,共同規劃並落實未來家族成員的分工、分享與分權的家族憲章。
如此,才能在從容交班之際確保家族富過四代、基業長青、善緣廣結、人才輩出與家族和諧。
換言之,「家族傳承」將是掌權者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後一次的創業!
本專欄日後將借鏡中國大陸方太集團茅理翔與美國洛克菲勒的傳承案例,探討企業掌權者在對的時機如何和下一代進行有效的溝通,以提供企業家在疫情期間做好家族傳承規劃的超前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