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二代子女們已經35至45歲, 如果一代沒有落實筆者第一、第二篇「爸爸回家吃晚餐」、「家書」之非正式治理機制,此時兩代人的年齡區間就進入了上述大衛斯研究中的「代際溝通深水區」。
大衛斯指出,此時若一代將過往經營理念強加在下一代身上,那麼傳承過程中要不轟轟烈烈破壞家族和諧;要不相敬如賓,都將對企業向心力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掌權者要事倍功半落實「傳、承、交、接」,必須對二代的接班之路有3個提前規劃:
讀名校:以提升二代個人視野、形塑專業並積累國際資源。
外部歷練:透過家族企業未來在上市籌資、數位化、升級轉型及國際化過程中,讓二代更有機會立下老臣無法立下的戰功。
內部歷練:一代將放權不放手的經營智慧傾囊相授,協助二代建立接班梯隊。
也許更關鍵的是,掌握與下一代建立傳承共識的黃金時段。
《2020台灣家族企業傳承白皮書》調研也顯示,掌權者大多在60歲之後才行有餘力重視家族成員之間情感維繫與共識凝聚;70歲以後會進一步思考家族治理機制的規劃與建立,確保家族利益、財富保護,促進家族間和諧,讓家族與企業能永續發展。